【花卉大全】失眠者忌服


北芪补气作用较强 , 是常用的补益气血之佳品 。 北芪除了具有补气作用外 , 还有其它作用 , 因其广泛的用途而被誉为“一药多能” 。 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科 。 然而北芪有些什么功效呢?北芪的作用又有哪些呢?亲 , 您一定也想了解吧 。 那么我们一起往下阅读吧^_^

【花卉大全】失眠者忌服

文章插图

北芪的功效:成分: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微量元素、其他 。
性味:甘 , 微温 。
归经:入脾、肺经 。
功效:补气升阳 , 补气摄血 , 补气行滞 , 去瘀散结 , 益气固表 , 补气益阴 , 利水消肿 , 温里散寒 , 托脓生肌 , 强体质 , 延年益寿 。
北芪的作用:1、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弱 , 食少便溏 , 倦怠乏力之症 , 以及脾虚泄泻 , 久泻脱肛等 。 北芪的补气力强 , 善补肺气 , 可以治疗肺虚气短 , 声低懒言、神疲乏力 , 容易感冒之症 。 常配党参、白术、淮山、炙甘草同用 。 用蜜制后的北芪补益力更强 。
2、 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 。 北芪补气之中而有外达之性 , 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 。 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较好 。 临床上通过不同配伍 , 能治疗各种汗出症;同助阳药配伍 , 治阳虚自汗;同补气药配伍 , 治疗气虚自汗;同滋补药配伍 , 治阴虚盗汗 。 若气血不足 , 外受风寒 , 又往往不能作汗 , 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 , 能鼓舞阳气 , 补益汗源 , 使其发汗 , 所谓“黄芪有汗能止 , 无汗能发”就是这个道理 。 这时宜生用 。
3、益气升阳:用于气虚下陷之症 。 中医认为脏器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 , 北芪善于益气升阳 , 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以及气虚血脱的崩漏等症 。 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各症 , 补中益气汤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补气之中而有上升之性 , 能升脾胃之清阳 。 这时宜蜜制后用 。
4、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肿 , 常配白术、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 , 如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均有本品 。 多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
5、 托疮排脓:用于气虚痈疽久不溃破 , 或溃后久不愈合 , 常与党参、肉桂同用 。 取本品补气健脾 , 能促进脓疱的早溃和肌肉的新生 , 有排脓生肌作用 。 北芪为重要的补气药 , 全身之气皆能补益 。 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气、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 。 古人把北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 。
6、其他作用:中医认为补气有助生血 , 所以在治疗各种血虚症时加入补气的北芪、党参可以加强补血作用 , 如具有健脾养心、补血益气作用的归脾汤 。 北芪还有降血糖的作用 , 所以常与淮山、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等配伍治疗糖尿病(消渴病) 。 对癌症放化疗期间使用北芪可增强抗癌药的效果 , 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 保护正常细胞 , 防止骨髓抑制 。 中医还有一条名方就是补阳还五汤 , 汤中重用北芪四两 ,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 , 效果非常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