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动物肿骨鹿动物介绍 肿骨鹿是什么动物

目前我国的鹿养殖主要集中在东三省
·呦呦鹿鸣 , 食之·
鹿是哺乳纲偶蹄目下的一科动物 ,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 以各种矮小植物为食 。 东亚这边的季风气候区非常适合鹿的生活 , 因此古代 , 中国大地上的鹿群是不少的 。
正因如此 , 鹿在很久之前就加入到中国人的食谱中 。 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距今180万年-1万年)的诸多遗址中都发现有鹿的骨骼 , 有肿骨大角鹿、梅花鹿、赤鹿、扁角鹿等等 。

史前动物肿骨鹿动物介绍 肿骨鹿是什么动物

文章插图

肿骨鹿曾是北京人最主要的肉食来源
例如在北京猿人遗址中就已经发现大量经过火烧的鹿残骨 , 这是熟食的重要证据 , 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食用熟鹿肉 。
到了新石器时代 , 越来越多的遗址中发现了鹿的遗骸 , 包括有梅花鹿、水鹿、四不像、马鹿、麋鹿等不同种的鹿科动物 , 这些鹿科动物是新石器时代居民猎获最多的一类动物 。
譬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 鹿科动物的骨骼是所有陆生动物中最多的 , 仅发现的角和下颌骨就有2100余件 。
▲鹿没有攻击性 , 又很好追踪 ,
可以说是最容易捕捉的猎物之一了
正由于上古时期大量的捕食 , 早期文明时古人对鹿肉的吃法就很丰富 。 在记载周代贵族礼制的《礼记· 内则》中就有鹿脯(鹿肉干)、麋脯(麋肉干)的做法 。 除此之外还有鹿糜(鹿肉酱)、鹿炙(烤鹿肉)、鹿脍(生薄鹿肉片)等等 。
为周王室精心烹制的“八珍”中也少不了鹿肉 , 如捣珍就是将、牛、羊、鹿等动物的夹脊肉 , 反复捶打 , 剔干净筋腱 , 烹熟后调味食用 。
史前动物肿骨鹿动物介绍 肿骨鹿是什么动物

文章插图

将鹿肉剁碎、腌制、封存 。
略微发酵后取出加入各色调料 , 鹿糜就做好了
不过虽然关于鹿肉的记载并不罕见 , 但从古籍中可以看出它跟猪牛羊等畜类还是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鹿大多来自田猎捕获 , 而不是人工养殖 。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当年人类开始驯养家畜的时候忘了把鹿加进去了?
当然不是 , 其实这主要是还是由于鹿本身的生活习性造成的 。
鹿作为一种弱小的食草动物 , 具有很强的警惕性 , 不仅胆小易受惊 , 其对于声音、光线和气味都极为敏感 。 在圈养的情况下 , 很容易因为人的接近或者其他因素的干扰而惊慌失措 。
史前动物肿骨鹿动物介绍 肿骨鹿是什么动物

文章插图

而一旦当鹿群紧张起来 , 所有鹿都会开始拼命逃窜 , 冲壁撞墙 。 有时 , 外界的刺激甚至会引起母鹿流产、分娩时恐惧忧郁等等问题 。 而且母鹿在哺乳期、公鹿在发情期还会更敏感 。
圈养的鹿接收到的刺激源比野生鹿多得多 , 也会为多种疾病的发生创造条件 。 我国现存的圈养鹿群大多为本世纪四五十年代捕捉的野生鹿繁殖的后代 , 其驯化程度还较低 , 至今保留着很强的野生习性 , 因此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并不少见 。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 导致野生鹿几乎是鹿肉产品的唯一来源 。 虽然历朝历代的皇家猎苑都会蓄鹿——如清代的木兰围场就曾养过很多的鹿 , 但总的来说 , 鹿资源还是逐渐走向枯竭 。
·鹿文化·
鹿的数量越来越少 , 使得鹿开始成为贵族独享的动物 。 加之古代帝王喜欢打猎 , 而鹿由于珍贵稀少、姿态优雅、又生性多疑、善于奔跑 , 打到鹿可以体现君王的本领 , 由此成为历代帝王最喜欢捕猎的对象 ,
由此 , 鹿开始逐渐成为一种帝位、政权的象征 。 《史记》中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之句 。 这是把权力比喻成像鹿一样吸引众人追赶的形象 。

推荐阅读